印度洋上的空气又湿又热,非常的磨人,李小乐与苏拉·沙玛一起通过仆从维生素b2和饮用小麦草汁来提神解乏。
在拍摄时,李小乐绝对是不喝咖啡的,因为咖啡会让他强硬的性格更加的激亢,让剧组的其他人遭殃。
在拍摄过程他与苏拉·玛莎要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对于他来说,他很不习惯印度湿热的空气,在船上晒久太阳会头晕目眩的,而苏拉·沙玛更害怕晕船,虽然他很能坚持,但是一旦遇到风浪大的时候,他就会上吐下泻。
两人就这么一边拍摄,一边咬牙坚持,熬过了第一百零七天的拍摄日,而对于李小乐来说他还要在晚上接着剪辑与进行导演的其他工作,所以当雷婷与瓦格纳找他要放映短片的时候,他根本什么都拿不出来,因为他就是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弄这些。
而现在这一切都终于到头了,他们将要拍摄这部电影拍摄计划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难的一个镜头——“兰开斯特里亚”的沉没。
李小乐不希望这艘万吨巨轮像是原版那样,只出现十几个演员,在黑夜的掩护下只拍摄船的一个小角落敷衍过去,他想要让“兰开斯特里亚”像“泰坦尼克”那样整个慢慢沉没,让要观众感觉到真正的震撼效果。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他从新德里的宝莱坞方面请来了两千名印度群众演员,只是因为有一个镜头要求一千五百人同时向正在倾覆的船尾跑去,就像是沉船上的真实情景那样。
而下沉的整个过程李小乐邀请来了两次奥斯卡得主汤米·费希尔来主导,这位实体特效总监,曾在《终结者2》与《泰坦尼克号》帮詹姆斯·卡梅隆扔卡车,炸房子,毁巨轮,但是显然,这次《少年派》的难度比上两部电影更难,让这位两届奥斯卡得主一筹莫展。
“兰开斯特里亚”的布景如果竖起来,高度已经超过纽约的伍尔沃斯大厦,李小乐想出的办法就是在浅海域挖了一个巨大的深坑,然后用钢缆将“兰开斯特里亚”压到那个深坑中。
在拍摄会议上,李小乐将这个想法画在了一张餐巾纸上,给汤米·费希尔介绍:
“这些钢缆通过滑轮连接到一套我们早已经定制好的液压装置上,这样以来,我们不仅可以垂直地使布景下沉,还可以在下沉时倾向两种不同的角度~~效果应该会不错。”
“你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到的!?”汤米·费希尔看着这张图纸一脸惊讶,因为这个技术是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泰坦尼克号》时候发明的,到目前为止还是技术机密,没有对外公开,连汤米·费希尔本人都不清楚技术细节是怎么完成。
“自己琢磨的呗。”李小乐瘪了瘪嘴,这方法是詹姆斯·卡梅隆几年之后重新制作《泰坦尼克》号3d版本时候公开的,他当时就记了下来,万万没想到他自己也有能用上的一天。
“电影天才难道都是长得相同的脑瓜吗……”汤米·费希尔不由感叹道,他这是第一次发现,这世界上还有能与詹姆斯·卡梅隆在电影技术上比肩的导演……
“你这两条线是什么?”汤米·费希尔仔细看那张画在餐巾纸上的图,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这个调整船身平衡的,会照成类似浮力的运动模式。”李小乐用手比划着,解释道:“这就像是香港武侠片里的那些在空中飞的演员后背绑的钢丝。”
汤米·费希尔这位实体特效专家听着都愣住了,再仔细一琢磨,就完全明白了,李小乐这个方式比詹姆斯·卡梅隆更加巧妙,他竟然还结合中国动作指导用钢丝操控人体的技巧……
浮力与重力……这不就是两种方向相反的类似力量吗,他把动作片的钢丝倒着用,这简直是太有创意了~~汤米·费希尔想通之后,也是在心里拍案叫绝~
这简直是太巧妙了,这样拍出来,效果肯定要比《泰坦尼克号》更加真实得多了……想到这里心情汤米·费希尔也愈加激动起来了,他似乎意识到了,他也许正在拍摄一个比史上票房冠军电影还要更加宏伟的电影……
在确定沉船的大方式之后,就是一个个的确定拍摄中的那些细节了,其中就复杂的镜头有两个,首先是船尾楼甲板倾覆的镜头。
九十英尺长的一段布景从水平状态完全竖直起来,就好像是跷跷板一样,而这这时候苏拉·沙玛会被跳入救生艇被摔到海里去。
这是一个规模极其宏大的场面,特技组为此每周要花六天的时间练习,持续了一个多月,一旦出问题,后果会很严重,苏拉·沙玛落地时可能会碰到下面的东西,或者撞倒其他的演员身上,布景上也可能掉下不见,砸中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