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繁体版 简体版
藏书阁 > 我的1979 > 236、四大家族

236、四大家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一种影响叫潜移默化。

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所以如果于德华读过颜氏家训必然能够准确的背诵出最后一句:

君子必慎交游焉。

于德华的话说的对,又好像不对,吴秘书不知道怎么反驳,只是道,“于先生,那我怎么修改?”

老板说的都是对的,这是她混职场的准则。

“在发言中坚定香港的发展一定是乐观的,我看好香港的发展前景。香港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没有也不会改变。而且我们相信,特区政府有能力、香港民众有智慧处理香港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局面。看看吧,这才是高度。我们要抓住内地发展的机遇,只要是有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香港民众福祉,中央政府提出来的事,我们香港市民都会全力支持,我们香港商人也会全力支持。总之就是有一句话,我们支持香港回归,我们公司对香港的前景看好!”

话语铿锵有力!

啪啪啪,一阵掌声后,一个高个老人突然出现在于德华的身后,旁边还有五六个人一行陪同。

“于先生的话,果然发人深省,难怪能成为纺织业的后起之秀!”

“罗先生,好久不见。”

此人正是香港纺织大王罗顶邦。他50年代由内地来港,经营纺织制衣厂,70年代年成立罗氏针织,1987才在香港上市,也就是今年。罗氏家族是四大制衣配额的四大家族之一。

二战后,日苯纺织业遭到重创,香港纺织业经济趁机发展,由转口商埠变为工业生产出口城市。制衣业充当重要角色,带领本港趋向工业化,而成衣产品亦一直在本港商品出口中占首席位置,自60代起,制衣业已是香港出口收益最大的工业,占本地产品出口总额30%以上。

除了1957年全盛时期的44.6%外,所占比重一般在30%至36%之间。

60年代之后,情况变得更为复杂,因为英国和美国开始担心,来自香港的进口产品会导致本国纺织厂破产。在美国肯尼迪主政时期,各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美国政府推出了一项将一直持续到2005年的配额制。

以配额制度限制成衣进口。

但是依然没有限制住香港制衣发展,到七十年代,香港亦成为亚太区内着名的成衣采购中心,既吸引到大批生产简单货式的定单,亦吸引到小量高价成衣的定单。

此时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成衣出口地区。

于德华赶忙起身上前握手,“你太夸奖了,就是胡言乱语而已,你不要见怪。林先生,田先生,方先生,身体安好。”

他对罗顶邦身后的众人也一一握手,不敢轻慢,都是服装纺织业界一顶一的大佬,脸面多少要给一点。

他以为只有一个罗顶邦约他,想不到香港的有名有姓的制衣厂老板都找上他了,他心里有点莫名的担忧。

“我们制衣业总商会几次请过于先生,无奈于先生是不肯赏光啊。”

被于德华称为林先生的人对他的态度让人很是琢磨。

“不好意思,一直在内地忙得很,有时间一定光临。”

对于此人拿商会做名头,于德华不屑一顾,此人并不是商会会长。如果是商会会长,制衣大亨陈永旗出面邀请他还会卖个面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