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阁

繁体版 简体版
藏书阁 > 国姓窃明 > 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

第354章 扼杀清军反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如今被迫走到这一步,也可以看出豪格是真没办法了,满人的兵源已经捉襟见肘,再放血放下去,连骑兵部队人数都要凑不够了,哪里还能不放开对精锐步兵的血统管制。清军从九月二十二和二十四日,分别开始了对井陉关和壶关的攻击,两处攻势各持续了五天和三天。

血腥的厮杀几乎没有一刻停歇,连晚上都摸黑鏖战,只为抢一个时间差,抢在明军主力机动到位之前,单独干掉姜瓖的守关部队。

姜瓖手下的绿营兵,也不得不拼死抵抗,他们都知道自己已经背叛过朝廷至少两次了,再不努力自保,天下之大都没他们的容身之所了,只好狗急跳墙般负隅顽抗。

姜瓖甚至还在他辖区内的那几个山西州府临时强征,把原先从过流贼,或者在先帝时当过大明官军的退役人口,全部刮地三尺搜出来,拉壮丁驱赶上前线,跟他的嫡系部队一起混编打消耗战,让嫡系部队督战。

豪格安排在井陉关的攻关将领,乃是遏必隆,安排在壶关的攻关将领,则是鳌拜。两人都是玩了命的催督部队上前。

最初两天,还有不少满八旗子弟往上填命,但死伤太过惨烈,每关每天就要战死一千多满人,还有更多的汉、蒙兵。

这一千多满人死者里,当场死亡的其实也就不到三分之一,但问题是他们是攻城一方,姜瓖的明军控制了战场,所以除了轻伤员可以拖着残躯爬回来逃命,其他重伤员失去行动能力的,都会被明军留住。

而姜瓖也是打红了眼,他的部队虽然不敢直接开关门出关掩杀、打扫战场补刀伤敌。但他也不惜箭失弹药储备,一旦一波攻势结束后,都会让士兵用强弩或火枪对着关墙底下那些明显穿着双重铁甲的敌尸补射。

如果一枪命中后尸体纹丝不动,那明军也不会再浪费弹药,而如果命中后伤员再次疼醒、有任何翻动或手足抽搐,那就会招来更多的补枪,直到射到毫无动静为止。

这种酷烈程度,就是焦大想把贾宝玉他祖宗从死人堆里背出来都不可能了。

清军也没想到姜瓖那么舍得花费弹药箭失,一点都不节约,也是被打得胆寒,士气狂泄。

很多高级将领都在心中暗忖:这姜瓖肯定是得了南明的承诺、回尽快给他送来后勤补给,弹药箭失,所以他知道自己的库存只要坚守七八日最多十日,就行了,也就不用省着花。

当然,战斗如此酷烈,姜瓖的部队伤亡损失也是不小的,哪怕他是守关的一方,还拼死力战,但他的伤亡总人数,也依然达到了清军的三分之二左右,

不得不说他的武器装备实在是比清军差了不少,士气和精锐程度也远远不如,这才在守关战中还打成这个样子。

唯一庆幸的是姜瓖一方伤亡总人数虽不少,可直接战死者比例要远远低于清军,这还是拜姜瓖一方掌控了战场所赐,受伤的士兵大多在己方阵地上,可以拉回去救治养伤。

不管怎么说,在井陉关和壶关这两处战场上,双方死伤的都是原本属于清朝的兵,大明的嫡系部队、那些经过朱树人调教精练的堂堂之师,那是一点都没损失,纯粹看姜瓖和豪格两败俱伤了。

……

经过姜瓖最初几日的激烈抵抗后,遏必隆和鳌拜也不得不调整战术,从强攻的第三天开始,就逐次减少满人死士的填命速度,改为主要依靠汉奸炮灰。

这样一来虽然用耗材替代了耗人,可耗材的士气也是一路狂泻。每天每关依然要死伤超过两三千之多的汉奸,哪怕也能给对面的姜瓖部造成近千人的伤亡,长久来看却是绝对换不起的。

与此同时,大明一方的宣传也开始渐渐渗透见效,很多绿营在血战余生之后,忍不住开始传播大明方面的说法:

豪格已经知道大清拿不住中原了,他只想在离开中原前,把注定没法带走的人都消耗掉、免得将来“资敌”留给大明!

绿营士气低落,愈发开始出工不出力,只想着躲懒偷生,甚至偶尔被督战的满兵抓住把柄要行军法,也在所不惜,甚至出现了满兵督战行军法时,激起小范围内的汉人士兵武力反抗,厮杀做一团。

更有倒也半夜时分,被指派了夜间攻城任务的绿营兵,直接临阵倒戈在关下弃械投降,只可惜姜瓖的部队也提防有诈,不敢开门,

只好在城头火力支援他们,让他们依托城墙而战,击退随后而来的满人督战部队,纳了投名状,确认满人退远,才敢开门接应。

而满人显然是迟迟不会退的,最后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临阵倒戈的绿营前汉奸白白在城下跟满人的混乱肉搏中消耗光了,只有少数重伤或者装伤装死的,熬到部队退去,被打扫战场的明军发现,拖回关内。

出了这样的事后,姜瓖一方也略微调整了战术部署,从此不再在关墙上对小心谨慎翻找伤员,把伤员缴械拖回来,再慢慢甄别。这样也好进一步瓦解进攻方的士气。

豪格麾下的清军主力,对太行山诸险隘的反扑性进攻,最后累计持续了大约七八天。随着窗口期渐渐过去,明军的主力部队已经逐步运动到位,接防了姜瓖的防区后,清军再进行攻坚破口的希望,也就彻底泯灭了。

说句良心话,豪格这样的快速反应、保持压力,侧面还帮助了明军尽快接防姜瓖的地盘——原本刚扯旗的时候,看打通道路打通得那么快,姜瓖还在心里琢磨,将来有没有可能在山西中北部地区多当几年土皇帝,靠他自己的部队就能维持住山西的局势。

被豪格不惜血本地互相消耗了一番后,姜瓖虽是勉强守住,却也元气大伤,跟着他反正的嫡系绿营,也是累计死伤了超过万人。加上弹药箭失库存也消耗掉了大半,姜瓖的实力骤降,只能彻底请南方的明军主力入境接防,并肩作战。

明军援军自然也是兵分两路,一路从洛阳、开封出发的,北渡黄河后直接控制潞州泽州。

另一路,则是从陕西的西安出发,由吴三桂的关宁军旧部沿着汾水逆流而上,帮着姜瓖一起防守太原、大同、阳泉等地。

明军正牌部队九月二十七接防潞州防务,二十九日接防泽州。吴三桂的关宁军则于十月初三抵达太原,姜瓖本人也于当天亲自在太原城内简单设了个接风宴劳军,接待吴三桂。

这俩先后当过大明边将、后来又先后不同程度当过汉奸、最后又先后反正、还因为反正时间先后不一、不得不互相厮杀过几次的老将,时隔多年后再次面对面相见,也是非常尴尬,感慨不已。

姜瓖:“长伯兄……愚弟不明正朔,来迟一步,惭愧惭愧。这两年你我互相厮杀,多有伤损,还望不计前嫌。”

吴三桂也是苦笑:“罢了,咱谁也别说谁了,一样惭愧。当初先帝殉国时,我比你早开关,后来多尔衮逼着我跟豪格西征,也是我迫降的你。咱算是早降早反正,晚降晚反正,谁也别五十步笑百步了。”

当初投清他早投一步,现在回来投明他也早投一步,只能说是半斤八两。

而随着明军彻底机动到位,把太行山诸险彻底补防扎实,对面的清军知道大势已去,也就彻底放弃了主动攻坚,只能集结兵力,暂退一步。

豪格通盘了解情况后,也是愈发沉重,他知道,下一步估计就是在河北大平原上,跟反扑而来的明军,进行一场直接赌上整个大清国运的野战大决战了——

明军彻底掌握了太行山之利,进可攻退可守。

而清军在河北大平原腹地是无险可守的,所以清军不可能指望一个个据点死守,让明军来攻城,明军完全是可以绕过去,或者长期包围的。

所以,自古以来,凡是争夺河北大平原地区,都是一战定乾坤的,赢的人可以赢得全部,输的人也会一口气输掉一两个省的地盘,

最多最后一步退到燕山余脉、依托北京城还能打一场守城战。在守北京之前,河北的归属,就只是一场野战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