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曰:礼貌不礼貌不是屁的问题,而是我们人心的问题。这就是一但你把他看成固有的东西,那么你就被其迷惑且束缚了。所以我们不是不遵守世间的道德,是我们知道遵守也仅仅是方便而已,他不是决定的。可是,如果你们认为我们作为佛弟子表现得温柔、贤惠、守礼那就是佛法的话,那么我会告诉你:你这样的想法错得离谱。佛法是要打破一切二元概念的,虽然我们不违世俗礼法,但却必须要从内心中打破对其固有的执著。
很多时候,我都认为作为佛弟子,你要确定你到底要做什么。如果你是一个世间学者、你是儒家学者,那你就可以执著固有的外相的东西;如果你确定自己是学佛的,那么所有的固有的执著全部都是要被佛法摧毁的。如果你所行持的戒定慧一旦变成了固有执著的时候,那么这种执著最终也是要被摧毁的对象。为什么说是最终摧毁呢?因为开始时是可以作为方便的,但最终要是不把他摧毁的话,那你修行菩提道仍然是成就不了的。
禅宗为什么后来提出“呵佛骂祖”的事情,就是当你固有的执著佛与祖师的时候,禅师们为了让你突破一切而行此种方便。当然,这并不是说让你现在就去行“呵佛骂祖”的行为,而是让你知道突破自心的各种束缚从哪作为契入点,你现在可能是做不到,但你要经常的串习。例如我们在遵守礼仪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这个礼仪是个假相,在世俗谛中我会遵守,但自己所秉持的空性正见不以此而迷,如是见地不迷,最后才能于现实行为当中都能任运自在。
藏传佛教固然很殊胜,但汉传佛教也有很多殊胜的教法。因此在禅宗里体现呵佛骂祖的时候,就是让你舍离对固有模式的执著。
宗萨仁波切很有意思,他去拉斯维加斯赌博赢了好多钱,他把赢来的钱没有做善事,反而到酒馆请大家喝酒,把钱全花光了。在佛教菩萨戒里,请别人饮酒是沽酒重罪,比自己喝酒的罪都重。赌博也是违背佛教戒律的,但宗萨仁波切做了这些事。那么他到底有没有触犯戒律呢?对于自心获得了任运自在证悟的人而言,这仅仅是游戏,所以并不会犯戒。如丹霞烧佛就是这样的例子。
说这些,当然不是让你们现在就去赌博和饮酒呢?是告诉大家,你遵守不赌博的行为,是因为这是调整我们自己的一个方便而已。可是,当我们在概念上、见地上这些都打破不了的时候,我们更难去面对自己的心。
就如,在我们女众佛弟子里面有两种人,一种认为作为佛弟子不应该打扮,就应该和乞丐差不多;另一种是坚固的认为,佛弟子在社会上生存就应该打扮。这两种人的想法都错。那么,在家的女众佛弟子到底应不应该打扮自己呢?在宴会或隆重场合要不要画个淡妆呢?或者说在平时出去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做是对的?如果你能相应与无我之道的话,那么,无论怎么做都对;如果不相应无我之道,你认为打扮与不打扮都变成一种固有执著的时候,那么都错了!所以,好多人学佛以后把自己弄得象个乞丐婆,整个形象让世人看了以后都心中暗想:‘若学佛都要学成这样,那我绝对不学佛’;这种行为无疑在毁灭佛法。另一种人是在学佛之后打扮得花枝招展、穿着暴露,到处去让人产生欲望、邪念,这也错了。
我们在这种固有的概念下造了很多的业。当我们看到同修道友谁犯了戒,或者有一些毛病缺点的时候,我们心理面象扎了刺儿一样,很不舒服,就想发所谓的“慈悲”帮人家纠正过来,但实际上你所谓的帮助是你心理容不下这类事相。若你就此真的做观察,你会知道“这种见别人习气毛病而心中如扎刺儿一样欲行指责”并不是慈悲,就是你的心小容不下任何东西;当你认为佛弟子应该这样做,别人没这样做的时候你会义愤填膺,实际上你这样做已经是大错而特错了!
若你在这种心态下去指出及指责他人过错,即使是你真的帮了别人,这也不会是菩萨道的资粮;因为你已经被所谓的对与错迷惑了。从根本上已经远离了无我之道。所以,当遇到别人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看到自己是否已经耽著于对与错的概念当中了,在打破对与错概念基础之上再去生起慈悲,那就不一样了。
我曾经好多年中都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只要一讲法就批评别人、或批评别的寺庙;好象自己有多么正确。那么在批评的时候,自己是不是真的就是为弘扬佛法呢?不是的!有好多的负面情绪在里面的:第一,通过批评别人的时候来彰显自己的高尚;第二是通过批评别人感觉自己所行之道无比的正确,形成固有的执著;第三是通过批评别人让别人体会到我自己对佛法的珍惜和护持。但,事实上哪一点都没有真的为佛教而做。
我们在一个佛教团体里看到某位道友犯错的时候,我们想方设法用伪装了好多遍的理由到上师那儿去告状,或者在别的同修道友那儿说三道四,你们自己观察,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所以,每时每刻去观察自己的心才是真正的修行。
有的时候,我们所谓的慈悲成为我们造业的借口。例如,当我们看到某位所谓“学佛”的道友家里面供大仙的时候,我们的心理非常的不满。这个不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有的是不屑一顾,感觉自己比人家强百倍;然后又所谓的恨铁不成钢,言词凿凿的说:那个人不算是学佛的。其实人家怎么样与你无关,你应该观察自己在这些境相现前的时候有没有迷失。若没有迷失,同时又能生起善巧的智慧发心去帮助对方的时候,这才是菩提心。记住:菩提心一定是远离了“我”的概念的。
你们平时念念间所起的情绪有多少是与菩提心有关的?有吗?基本上是没有。
当我习惯用大手机的时候,看到别人用小手机心理就不舒服,你看这种固有的执著多可怕。所以,当你对某种概念有确定的时候,如果没有万分的小心,那么你所确定的东西就变成了你固有的执著了,这也就远离了佛法之道。从手机到所有的法门都是一样道理。
我今天所说这些听起来很浅显,实际上这是最无上的修法,也是佛法的真谛,因为佛法就是相应与无我之道的。可是,我们往往认为,师父讲佛法,应该是讲怎么打座、怎么念佛、怎么念咒、怎么磕头、怎么上香这些才是佛法啊。孰不知那些只是佛法的表相,而今天谈的是佛法的根本和灵魂所在。表相的东西谈了好多年了,而你们却越来越执著表相的东西,反而忽略了佛法的究竟义趣。
法会结前,又是一阵摇铃洒水摆弄金刚杵的,一整套仪式,搞得我们眼花缭乱。
但是,他举的例子,是如此的平实,如此接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内心。
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他所说的那仁波切赌博的事,这不是犯戒吗?怎么可以这样呢?
虽然,我们从事实上,也知道历史上的一些类似的事情。比如一些禅宗祖师呵佛骂祖,或者把佛像当劈柴烧火,或者把经书污损丢掉,但那是历史。他所举的例子,是处于所谓末法时代的,现代修行人。
要说破戒,最早给我们启示的是鸠摩罗什大师,娶十个美女,在受到弟子们的责问时,当场丢下一钵钢针,示现了神通。并说,有人做到我这样的,也可以娶妻生子。
以前,我看到这段时,总认为,这是圣者的境界,是成就者的教育方法。听到他所说当代仁波切也这样做,简直有点不太相信了。
是他破了戒,给自己找理由呢?还是,他就是当代的圣者,已经得大成就了呢?
如果当代有这样的大成就者,那我们还处于末法时代吗?
当然,他所讲的,无外乎心外无法的意思。经书里讲:“法应尚舍,何况非法。”修法就是修心,一切对理解心的空性有帮助的教法,都是对的。一切让心更执着的方法,都为错。
但是,如果舍弃自我,那么,是谁在念佛,谁在修法呢?如果没有主体,那么客体也就无意义。无主体与客体的世界,是真空吗?
如果是真空,如何升起妙有呢?
一大堆的问题,搞得我与万师兄都无法展开讨论。陶渊明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真意,怕是语言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吧。